谷歌:《智能体设计模式》(Agentic Design Patterns) 中文版电子书分享

分类:AI功能使用

谷歌资深工程主管、杰出工程师 Antonio Gulli 在网上公开发布了自己的新书《Agentic Design Patterns(智能体设计模式)》。

《Agentic Design Patterns(智能体设计模式)》中英文版电子书资源获取👉👉:点击获取

《Agentic Design Patterns(智能体设计模式)》概述

《Agentic Design Patterns(智能体设计模式)》旨在成为一份实用且易于上手的资源。本书的核心重点是清晰地解释每一种智能体模式,并提供具体、可运行的代码示例来展示其实现。在 21 个专门的章节中,我们将探索从构建序列化操作(提示链)和外部交互(工具使用)等基础概念,到多智能体协作和自我修正等高级主题的各种设计模式

21种智能体设计模式详解

根据《智能体设计模式(Agentic Design Patterns)》中文版,智能体设计领域包含21种常见模式:

核心设计模式类别

  1. 提示链(Prompt chaining):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多个子步骤,每步输出作为下一步输入,提升结构化处理能力
  2. 路由(Routing):根据意图或状态分发请求至不同子流程或工具,适用于多能力系统
  3. 并行化(Parallelization):并行运行多个候选策略并汇总结果,提高可靠性与覆盖面
  4. 反思(Reflection):引入自检、批评者或评分机制,持续优化输出质量
  5. 工具使用(Tool use):规范智能体与外部工具(如数据库、API)的交互方式

高级模式应用

  • 规划模式:Agent能够制定多步骤执行计划
  • 多智能体协作:多个Agent协同工作完成复杂任务
  • 记忆管理:Agent的长期和短期记忆机制
  • 自适应学习:Agent根据反馈持续改进
  • 情境感知:Agent理解和适应不同场景

《智能体设计模式》三大接地技术详解

RAG: 奠基性的第一步

检索增强生成 (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, RAG) 是最基础的接地模式。它通过在生成答案前从外部知识库检索相关信息(mcp资源推荐),并将其作为上下文注入到LLM中,从而有效减少幻觉,并使Agent能够访问最新信息。

  1. 工作原理:外部知识库检索 → 上下文注入 → LLM生成
  2. 核心优势:减少模型幻觉,提供实时信息访问
  3. 适用场景:文档问答、知识查询、信息检索
  4. 技术要求:向量数据库、嵌入模型、检索算法

GraphRAG: 更智能的接地

GraphRAG通过构建知识图谱,让Agent不仅能匹配相似的文本片段,更能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(例如:"症状 → 原因 → 治疗方法"),实现更深层次的、结构化的知识检索。

GraphRAG核心特性

  • 关系理解:理解实体间的复杂关系网络
  • 结构化检索:基于图结构进行智能路径查找
  • 语义推理:通过图关系进行多跳推理
  • 知识整合:将分散信息通过关系网络整合

Agentic RAG: 动态推理与检索

这是接地技术的最终形态。Agentic RAG将Agent从一个被动的数据接收者,转变为一个主动的、有推理能力的知识探索者。Agent能够分析复杂查询,自主制定一个多步骤、多工具的检索计划,并顺序执行,以找到最佳信息。

Agentic RAG应用示例

  1. 照片分析:分析一张植物照片以识别其物种
  2. 自主检索:然后自主检索该物种的详细养护说明
  3. 信息综合:最后综合信息给出完整的、有事实依据的回答

与Cursor AI的结合应用

这些Agent设计模式可以与Cursor AI编程工具结合使用:在Cursor中实现Agent代码逻辑,利用RAG技术增强代码生成的准确性和上下文理解能力。掌握21种Agent设计模式的理解,对您在运用Cursor进行编程开发有很大帮助。